折叠标签
历史环境信息科普内容:
禺山仙湖历史科普
ABUIABAEGAAgnYa5mwYo4MSbhwEw-QQ40QI

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

[]米芾

您所在位置曾有历经千年沧桑的羊城胜景——广州禺山与古西湖。禺山与西湖今已消逝,但于广州人而言,已是看不见的经典山水情境。

-禺山-

说起“番禺”,大家都知道是广州的一个区,您知道“番禺”一名其实出自从前广州古城内(今北京路两侧)的番山和禺山这两座山岗吗?

-历史记忆-

广州古称“番禺”,正是源于番、禺二山。禺山这处高地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是由珠江平原上地壳运动形成的台地[1]

禺山坐落在今北京路沿线。根据考古发掘和《图经》中记载的“禺山在清海军楼雉堞”[2]判断禺山位于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

大佛寺以北,今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

    秦朝以前(公元214年以前),禺山乃自然山岗,越秀区域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它便已出现,后来随着珠江平原的形成,成为平原上

的自然山岗[3]

发展至秦朝,禺山实质上是一片彼此相连起伏的小丘陵,因其地理条件优越,秦汉时期的广州古城依靠禺山修建,此后禺山成为了广州的内城山岗,起防护作用[4]。至南汉,广州古城城南的沿海商业区逐渐繁荣,南汉国皇帝刘龑因城市拓展修建宫阙的需要,将禺山凿平,在山上用沉香建造了当时最为华丽的观台[4]

宋嘉定年间建一书院名“禺山”,据考证,书院虽然以“禺山”为名,却并不是在禺山遗址上修建的。禺山书院是史籍上记载最早有

讲学活动、规制完备的广东书院[5]

-仙湖(广州古西湖)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意情境,总是惹人怜爱,其实广州也曾有过一个烟波浩渺的西湖,如“海市蜃楼”般神秘。

广州的古西湖到底在哪儿?它是如何出现又如何消失的?

-历史记忆-

提起西湖路,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沿着北京路边逛边吃,路口往西拐,便是西湖路。路南是大佛寺,路北是广百广场。怎么想都不会

觉得这闹市旺地,与地名里诗情画意的“西湖”二字有什么联系。

不过,地名总是和城市记忆紧密相连。时光往前推进千年,这里真有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广州古西湖,湖泊占地逾十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面积)[8.其范围大致北起今中山路。南至西湖路:西起教育路西侧的朝观街,东至北京路流水井,今大佛寺西北角[6]

五代十国年间,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在广州称帝,创立南汉国。刘岩推行海外贸易、建设宫殿园林。紧邻西城墙的文溪风景秀美,刘

岩派遣宫苑使监工,将文溪下游水道凿宽满深,黄出一个面积逾十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位于广州城西,因此命名为西湖,西湖

路的地名也由此而来[6]

白云山的古水道--甘溪流过越秀山后.就分成了两支,其中一支往西南流,经过今天大石街、教育路一带,称为越溪。越溪的

源头是活水,而古西湖正位于越溪的尽头因此古西湖才呈现出绿水尽如染的场景[6]

南汉时期,刘岩在湖畔广建宫苑,亭台楼阁环湖而立,湖中堆筑湖心岛以求长生不老。在岛上捣炼仙丹,小岛由此得名药洲,因而古西湖也有了仙湖之称。碧绿的湖水映衬着岸边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与奇花异草,让人恍人仙境[6]

南汉亡国以后,西湖因历经战火而逊色不少,后来开放为公共园林,平民百姓都可前来游赏,宋代文人米芾来此地后留下了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的诗句[6]

经历代地方官的多次疏浚,药堤春晓在明代仍是羊城八景之一。清代乾隆年间,西湖尚有十余亩(约近7000平方米)。但随着白云山古水道--甘溪逐渐枯竭,加上商业的扩张,西湖不可避免地淤塞,成了一个池塘。如今只能从药洲遗址小小的一方水面遥想古西湖盛况了[6]

【参考文献】

[1]屈大均.广东新语[M]中华书局1985

[2] 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05):16

[3]陈泽泓主编.广州的故事第6[M2017

[4]()黄佐广东通志[M]广东: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1997

[5]黄泳添,陈明.广州越秀古书院[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6]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编.越秀史稿[M]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7]孤兀禺山木刻图(来源:仇巨川.羊城古钞[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8]王月华.[广州文史]广州古西湖米芾赞叹美

[EB/OL].http://www.gzzxws.govcn/gxsl/zts/yczg/201908/t20190806_93349.htm


图文展示
ABUIABAEGAAgnYa5mwYoouvwVDCtEzjhDQ
智慧导览系统——线下园林地图化
ABUIABAEGAAg6-S4mwYozu7o4gIw2gQ48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