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_尼泊尔加德满都符号解析:比命鸟与火海

尼泊尔加德满都符号解析:比命鸟与火海

办公室 广州市大佛寺 2015-11-10

地震中受到损坏的博德納大白塔。(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妙传)

加德满都金庙(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妙传)

尼泊尔是信仰之都。(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妙传)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人口2600万,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地形窄长,与中国西藏自治区隔山相对。喜马拉雅山狭长的山脊,形成了尼泊尔与中国之间长达1400公里的天然界限。


  目前刚刚经历过大地震的尼泊尔,城区灾患较为严重,农村则因为建筑结构简单而灾患稍轻。灾后的尼泊尔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紧缺,在加德满都深夜的街头,时常能看到排着长队加油的汽车队伍(尼泊尔油气主要依赖印度供应,而因为对尼泊尔新宪法不甚满意,印度方面近来切断了向尼泊尔供应油气的渠道)。中国政府承诺援助尼泊尔的1000吨油气首批已抵达。在距离遥远的困难情况下,中国仍在不断支援尼泊尔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国佛教界也在积极参与对尼救援。


  向来乐观自信的尼泊尔民众,现在也只能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自然灾害后人为的限制,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尼泊尔人渊远传承的信仰。


  “尼泊尔”这一国家的名字本身就来历不凡。传说古代有一位叫作“尼”的圣人,他为了拯救当地的森林和老百姓,扑灭了一场大火,而自己也被烧死了。为了纪念“尼”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救护,这里的民众便将国家起名为“尼泊尔”。另外的传说是佛陀在因地行持菩萨道时,曾在此处转生为一只精卫鸟,为了众人的福祉而衔泥填海,最终力竭而死。中国古代也有精卫填海的传说,弘一大师出家前还有过“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的感人诗篇。这些故事虽是传说,却深刻反应了尼泊尔的民族信仰精神。


  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尼泊尔的文化象征。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就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大师描述加德满都为:“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都城周长二十多里,城外的高山延绵不绝。


  这里适宜种植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传说有一种最奇特的鸟,叫做“比命鸟”,也称“共命鸟”,两个头,一个身体。“比命鸟”的雕塑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甚至在印度的绝大多数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的佛教寺院的古代建筑中,基本都有“比命鸟”的形象。在佛经里,比命鸟是由佛陀化现出来的飞禽,它代表着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多种方便。


  《阿弥陀经》云:“彼国(西方极乐世界)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共命鸟潇洒地飞行在净土中,日夜不停地向大众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法的佛教教义,使得进入净土的菩萨闻法悟道。


  据相关统计,目前尼泊尔民众有八成以上信奉印度教,其余则信奉佛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尼泊尔佛教曾在梨车毗王朝盎输伐摩王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兴建了一些巨大的佛教塔寺。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玄奘大师瞻礼了蓝毗尼圣迹。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道:“都城东南有小水池,以人火投之,水即焰起。更投余物,亦变为火。”在当时加德满都城的东南有一个奇异的小水池,人们往里投入火种,水中便燃起大火,如果再投入其它物品,也都化为火焰。这种现象在今天已不复存在。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