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_【祖师法语】永明延寿禅师:诸宗始祖,即是释迦

【祖师法语】永明延寿禅师:诸宗始祖,即是释迦

办公室 广州市大佛寺 2015-07-24

  问:若欲明宗,只合纯提祖意,何用兼引诸佛菩萨言教,以为指南,故宗门(注1)中云:“借虾为眼(注2),无自己分,只成文字圣人,不入祖位。”

  答:从上非是一向不许看教,恐虑不详佛语,随文生解,失于佛意,以负初心。……

  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大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司空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圆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诚证,终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陈。……

  故圭峰和尚云:“谓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今且录一二,以证斯文:

  洪州马祖大师云:“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唯传大乘一心之法,以《楞伽经》印众生心,恐不信此一心之法。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何故佛语心为宗?佛语心者,即心即佛,今语即是心语,故云‘佛语心为宗’。

  “无门为法门者,达本性空,更无一法;性自是门,性无有相,亦无有门,故云‘无门为法门’。

  “亦名空门,亦名色门。何以故?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无形相故谓之空,知见无尽故谓之色。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是故初祖西来,创行禅道,欲传心印,须假佛经,以《楞伽》为证明。

  故《首楞严经》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扬眉动目,早是周遮。”如先德颂云:“便是犹倍句,动目即差违。”

  (宋·《宗镜录》卷一,《大正藏》48·418上-419中之永明延寿禅师语)


【注释】

  1〔宗门〕指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宗门”与“教下”相对。

  2〔借虾为眼〕水母借虾为眼。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古尊宿语录》云:”犹如水母,借虾为眼,无自由分。”

【提要】

  问曰:若欲在宗门下获得明了,只要纯提祖师大意即可,何用兼引诸佛菩萨言教,作为指南?所以宗门中云:“借虾为眼,无自己分,只能成为文字圣人,无法入祖位。”

  延寿禅师答言:禅宗门庭过去并非一向不了解佛语,只怕担心学人不能恰当地领会佛语,随文生解,凡失佛意,以负初心。

  况且从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到洪州马祖大师、南阳慧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司空山本净禅师等,全都能博通经论、圆悟自心。对门下弟子的所有开示,全都有确凿可靠的佐证,绝非自出胸臆、妄有指陈。

  故圭峰宗密禅师主“师说符于佛意”,云:“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牟尼佛,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如今且选取一二,以证明这番话:

  “洪州马祖道一禅师云:“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唯传大乘一心之法,以《楞伽经》印众生心地,恐不信此一心之法。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为什么‘佛语心为宗’?佛语心是因为即心即佛,今语即是心语,故云‘佛语心为宗’。

  “无门为法门者,是因为达本性空,更无一法;性自是门,性无有相,亦无有门,故云‘无门为法门’。

  “亦名空门,亦名色门。为什么?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无形相故谓之空,知见无尽故谓之色。因此说‘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因此达摩祖师西来,弘扬禅法,欲传心印,必须借助于佛经,以《楞伽经》为证明。

  因此《首楞严经》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扬眉动目,早是周遮。”如过去大德的偈颂所云:“便是犹倍句,动目即差违。”

  (宗谓宗门,教即教下,此“宗教”非西方译来之“宗教”一词。宗门指教外别传之禅门,禅宗用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教下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教所立之宗。

  自初祖西来,六祖传心,顿渐初显,下开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叶。教下诸门,由禅入定,印以经论,开宗立说,而有三论、天台、华严、法相、净土之兴。经论开张,罗大千八部之众;禅法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

  佛法以初通教而修禅,以禅证道而印教。禅教化众传法方式有别,而总不出于佛心。法本无别,而人与法差,法为人病,后世禅、教学者互相非毁,植下佛法隔阂不通之因。故宗门内不乏驱盲除滞,提倡和会禅教之师。

  前有六祖下荷泽宗圭峰宗密禅师著《禅源诸诠集》百卷,倡禅教一致。后分宗之极,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禅师肩担“法眼”之责,力主宗教和会,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永明延寿禅师著《宗镜录》,会天台、贤首、法相三家经论教法,宗归一心,成禅宗以来未有之巨著。

  《宗镜录》直指禅人时弊:“近代或有滥参禅门不得旨者,相承不信即心即佛之言,判为是教乘所说,未得幽玄。我自有宗门向上事在,唯重非心非佛之说,并是指鹿为马,期悟遭迷,执影是真,以病为法。只要门风紧竣,问答尖新,发狂慧而守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立格量而据道理,犹入假之金,存规矩而边隅,如添水之乳。”

  和会禅教云:“祖标禅理,传默默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尤言:“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能融贯禅教者,以永明延寿禅师为最。)

  

  永明延寿禅师师承


  德山宣鉴禅师——雪峰义存禅师——玄沙师备禅师——罗汉桂琛禅师——法眼文益禅师——天台德韶禅师——永明延寿禅师


  永明延寿禅师小传


  永明延寿禅师,唐末五代法眼宗高僧,法眼宗第三祖、净土宗第六祖,天台德韶禅师法嗣。浙江临安府余杭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幼习儒,怀经世济国之抱负,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常诵《法华经》。

  三十岁依令参禅师出家,后参天台德韶禅师,一日出坡劳作闻柴薪堕地声而悟得玄旨。于国清寺修习法华忏有感,朝晚施食,读诵法华,日做百八件佛事,勤修净业。建隆二年(961年)应吴越王钱弘俶之请,驻锡永明寺十五年,敕赐智觉禅师。

  师倡禅净双修,以禅净融通法相、三论、华严、天台诸宗,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四众钦服,授徒千余人。

  开宝八年(975年)示寂,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谥宗照禅师。

  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定慧相资歌》、《唯心诀》、《心赋》等六十余著作行世。



以上资料转载自禅林网,明贤法师辑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