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_【古诗雅赏】僧家送别诗三首

【古诗雅赏】僧家送别诗三首

办公室 广州市大佛寺 2015-07-24



《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寂汝思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捞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唐新罗僧金乔觉法师


  金乔觉法师(公元696年—公元794年),新罗僧,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金身坐化于九华山,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

  公元719年,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肉身不腐。

  由于信仰虔诚、修行刻苦,金乔觉被古今佛教信众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之一,在中韩两国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中韩两国佛教和人民友谊的象征。

  这首诗写的是金乔觉法师在九华山修行时,他身边的小侍者因耐不住山居生活的寂寞,要下山回家。在小侍者下山之际,金乔觉法师便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他,叮嘱弟子俗世中的五欲烦恼,恰如用瓶子深入涧底去捞月,虽然瓶中所映现的月亮光洁可爱,但那毕竟是虚妄不实的,快乐却会转瞬即逝,将来还是会有许多的烦恼愁苦等在前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法师对弟子深沉的关爱之情。




《送僧诗》


蜀魄关关花雨深;

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

自有青青松柏心。

——唐五代僧贯休法师


  诗人所送之僧究竟是何人至今已无从查考,但中国古人常常有折柳送别的传统。此刻的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看到河岸的垂柳,想到了从前折柳相送以表别情的传统,但又马上想到相对于面前这位有着松柏之心的友人而言,折柳送别已属多余。因为他们心心相通,师情道谊也必定如这松柏一样历久弥新。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

卷衲消寒木,杨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

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宋代雪窦重显禅师


  雪窦重显禅师是宋代云门宗中兴之祖。这首诗意境清新,描写了雪窦重显禅师送别友人时的祝愿。

  首联写的是对方这位僧友,一生不曾远游,平日也少与人往来;颔联写这位僧友来访不久,便在冬去春来树枝发芽之际,与诗人作别扬帆而去。而在这位友人临行之前,雪窦禅师在晨曦初露花外幽泉之中,汲一瓶净水以供道友途中之用。深情想象着道友随身携带着佛珠引磬在远行途中,其钟磬和着唱颂之声从浪涛之中传来。也点出石城的月亮,能同时映照两地,使两人在千里之外共享明月的清光与美好。

  诗文充分表达了祖师对友谊的珍视和坦荡情怀。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