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_佛学基础 I 何谓五浊恶世

佛学基础 I 何谓五浊恶世

编者按


在佛法中,经常会碰见一个词叫“五浊恶世”,根据字面理解,就是在充满恶业的社会中,会出现的五种污浊的现象,也是恶世所带来的后果,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不愿意经历的。那么这五浊具体都指的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五浊的具体含义。



“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阿弥陀经

五浊恶世

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 (1),经中称为五浊恶世。五浊者: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观此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

  一、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皆是劫浊时代。劫本是时间之名,原无所谓清浊,所云浊者,皆因人而成,所以劫浊而体,后四浊即其体也。

  二、见浊。见即众生的见惑,因见解不正确,迷惑正见,故称见惑。分为五类,名五利使 (2),即一、身见;合执有我身的我见,和执有我所有物的我所见,名为身见。二、边见;起了我见之后,再执定死后为断灭,或常住不灭,以致堕于断常二边者,皆名边见。三、邪见;认凡事既无能生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所生的结果,作善作恶,皆无果报,如此拨无因果的谬见,名为邪见。四、见取见;即认取自己的见解为正确的见地,究其实际,则并不正确,只是妄见而已。五、戒禁取见;认持某种禁戒,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如持牛戒者,认为代牛耕田,死后能生天之类,凡执取此种见解者,皆名戒禁取见。以上五利使,皆属见浊范围,小乘得须陀洹果,即能断之。

  三、烦恼浊。即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贪、嗔、痴、慢、疑、五种思惑,名烦恼浊,亦名五钝使 (3),小乘得阿罗汉果,方能断之。

四、 众生浊。因见浊和烦恼的结果,使众生的福报渐衰,苦报增重,变为心钝体弱,多逢灾祸,名众生浊。

五、 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因之寿命缩短,其间老病侵乘,生灭变幻,一旦无常,便成异物,名为命浊。

此世界因为具备五浊,故称恶世,然而二万岁以前,劫浊未起,环境平靖,吾人不生于其时。纵使今日世界,扰攘不宁,然而北俱卢洲,六欲天,依然富丽安乐,吾人不生于其处。可知此乃吾人心浊行浊之所感召,罪有应得。行者与念及此,亟应五体投地,对佛忏悔,一面清净三业 (4),勤修正法,以求早离浊世,生于净土。


【注释】

(1) 娑婆义译为忍或堪忍,谓此土众生,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忍土。
(2) 使即烦恼的异名,公使能随逐系缚罪人,烦恼亦能随逐系缚世人,使之流转三界,故名使,惑性利者,称为利使。
(3) 此贪嗔痴慢疑,名根本烦恼,其性钝,破之不易,称为钝使。
(4) 身口意三处,所作之业,称为三业。

【习题】

(一) 人寿若干岁,至若干岁之间,称为劫浊时代?
(二) 何谓五利使?试举其目。
(三) 分别解释: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四) 何谓五钝使?试举其目。
(五) 何谓众生浊?

/互联网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