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_《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二 拟答某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 》第二十二 拟答某居士书


原文节选

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书一】




参考译文

请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念佛能这样吗?没有信愿的心能这样吗?

——圆涛法师译

  多闻多思,知恩报恩

出处与注释


拟答某居士书

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1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2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3之说。又若坚密大师4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5。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近时杭僧□□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6。末学7钝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蕅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只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着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蕅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8。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

1即:“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之文。

2【《彻悟禅师语录》】云: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

3【玉峰禅师】名古昆,玉峰、字也,一号恋西,志净土也。江西广信人。清、光绪十八年(西纪一八九二)寂。尝示行者照莹曰:若能生决定信,专持一句洪名,只要如婴儿堕水,争呼母救,声声不已,自然感应道交,净业易就。

4【坚密大师】清·成时法师,号坚密。俗姓吴,徽州歙县人。少为诸生。年二十八,出家。于禅、教二宗,参方略徧。及见蕅益大师,遂终身依止,卒传其道。康熙十七年(西纪一六七八)十月十五日,寂于江宁半峰。三日前,异香绕室。于《净土十要》总序中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

5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6【净业痛策】覆恋公书   恋公恩师上人座下。身心清泰。功业精诚。进修如愿。不卜可知。()自师起七。课程虽加少许。奈警觉无人。疑团数起。何则。虽遵师训。老实念佛。如子哭亲。自恨猛念不坚。至诚时少。懈慢时多。如用兵者。猛将在前。后无老成谙炼之谋相继。恐不足以成功。一疑也。至开唇诵佛。摄耳听声。此法于()似有宿缘。然疑近乎理持。于事持不甚恳切。恐其执理废事。二疑也。合二者以兼修之。奈顾彼失此。念此忘彼。以致念虑纷纭。莫知趣向。恐非往生正因。三疑也。蒙师示以要策。始知子哭亲。披坚猛将也。耳听声。老成善谋也。二者缺一不可也。且证以少康称名出佛之效。灵峯不必参观之旨。直令羣疑顿破。师真慈恩加被。不啻甘露灌()光明照()矣。今而后。唯有死心持名。以报师恩而已。至刺血畅怀四偈。皆从深信中流露。畅所欲言。且其中皆有必定二字。此即预知之验。他日莲生上品。()当为师先庆也。特字拜覆。净安不宣。弟子照莹和南百拜。(弟子照莹请问,玉峰禅师的回信中,说到用兵之喻,念佛猛厉,如披坚猛将等。)

7【末学】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

8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即是《西方发愿文》,从稽首西方安乐国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计五百六十六字。有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解》及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连载结劝
关于使用手机查询佛学词汇的导引


编辑:大佛寺弘法部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长按识别海报左下方“普觉之光电台”二维码,聆听更多法音~)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