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4_《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313 与马星樵医士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313 与马星樵医士书



原文节选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倘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余俱无碍。)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兹而彰。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倘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与马星樵医士书




参考译文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的医生,只能医治身病,纵然是妙手回春,究竟对于这个人的神识结果(心灵归宿),没什么利益。你既然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那么应当在医治身病的时候,兼用医治心病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凡是危险大病,大多由于宿世现生的杀业所得。而有病的人,必须断绝房事,才可以快速痊愈。想要灭除宿世现生的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再至诚念佛,以及念观音菩萨,那么必定可以快速痊愈,而且能够培植德行而种下善根。倘若是怨业病,除去这个治疗的方法,断然很难痊愈。这个人,与他家中的父母、妻子、儿女,希望他痊愈的心很急切,未必不肯依从。倘若肯依从,就种下出世的善根。从此生起正信,后来或许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那么对于他,对于你,都有很大的利益。至于断欲这件事,应当作为治病的第一重要方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情还没有完全恢复,千万不可以沾染房事。一旦沾染房事,小病转成大病,大病或许导致立即死亡。或者不会立即死亡,已经种下了必死的因种,想要他不死,也很难很难。纵然不死,或者成为一个孱弱的废人,决定很难保住他的健康。不知道是自己不善于收摄养身,反而要说医生没有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适合对她们说,其余的都没有妨碍。)都应当理直气壮,确确实实,叙说其中的利害,使他的病容易痊愈,而你的名声也因此而彰显。很多医生只知道治病,不说病中的禁忌,何况肯让人改过向善,来培德积福呢?这些都是市井小人,唯利是图的小商贩的存心行为,不是济世救人的存心行为。何况能够令人因为生病,而得以在生进入圣贤的领域,死后归于极乐莲邦的无上利益呢?古人说:不做好宰相,必做好医生。所以称医生为大国手。世间医生的名称已经高到极点,如果兼以佛法教化,那么凭藉医术佛学来救度众生,行菩萨道,实在是一切各种行业中最要的职业。因为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得以听闻到不专门是为了求利,有志期望利益他人,发菩提心的医生所说的话,必定能够令他的病立即痊愈,自然不能不生起正确的信心来依教奉行啊!想要使他人生起信心,千万不可以计虑酬谢礼金的多少而生起分别心。倘若对于有钱的人,就认真为他医治,贫穷的人,只是应酬了事,久而久之,他人都会因为你专门谋取利益而轻视你,那么你所说利益他人的话,他人也不会相信听从了啊!又必须遇到父亲讲慈祥,遇到儿子讲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温和,妻子顺从,主人仁厚,仆人忠诚。与因果报应通于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要经过六道,有可以对他说的人,不妨以你的有心,作看视无意的闲谈。使得听到的人,渐渐开通心地,知道生死轮回的可怕,庆幸还有个了生脱死的方法。能够如此的话,实在可以说是,即世间法而行持佛法,由医治身病而治愈心病。


知恩报恩 多闻多思

(1)请思考如何以医学结合佛学,帮助社会大众安顿身心?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关于使用手机查询佛学词汇的导引

编辑:大佛寺弘法部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长按识别海报左下方“普觉之光电台”二维码,聆听更多法音~)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