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粤主持禁烟。到广州后,即在大佛寺内设立了“收缴烟土烟枪总局”,大佛寺成了禁烟总指挥部,并在这里主持制定了《禁烟章程十条》,《晓谕粤省士商军民等速戒鸦片告示》、《札各学教官严格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查禁营兵吸食鸦片条规》等一系列法规文件,颁发全省实行,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的序幕。两个月内捕获贩卖、吸食者1600余名,收缴烟土烟膏46万两,收缴烟枪4万余支。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将收缴的20283箱又2119麻袋,合计2376254斤鸦片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这一历史行为,伸张了民族正气,激发了国民抵抗外侵、富国强民的意识,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已成为中国近代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林则徐钦差广州,于大佛寺设“收缴烟土烟枪总局”,统筹禁烟。
佛教及大佛寺与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有极深的因缘,孙中山先生对佛教与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在《宗教与政治》中指出:“国家政治所不能及者,倘得宗教以扶之,则民德自臻上理,人民愈相亲睦。”为了表达孙中山先生对佛教四众的亲切关怀,1912年5月,广州佛教徒以广东佛教总会的名义在六榕寺召开欢迎孙中山回广州大会。孙中山先生即席亲题“自由、平等、博爱”六个大字赠给佛教,鼓励佛教努力适应社会民主与进步。这一题词也非常符合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教义。
大佛寺、光孝寺、海幢寺、六榕寺等寺院共同发起在大佛寺成立“广州佛教阅经社”。
1921年,大佛寺与其他寺院的四众联合在大佛寺内成立了“广州佛教阅经社”,以供佛教四众修学之便。这一善举,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许,亲自手书“阐扬三密”四个大字赠给大佛寺佛教阅经社。这块匾额至今悬挂在大佛寺大雄宝殿正门上,成为大佛寺又一项殊荣。也正是由于这段历史渊缘,才促成了我们大佛寺现在的佛教图书馆的设立和发展,这也是对孙中山先生“阐扬三密”愿望的传承。
孙中山先生大为嘉许,亲笔书赠“阐扬三密”。
1926年,国民党右翼势力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借此排挤北伐革命军中的中共党员。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领导周恩来同志在大佛寺开办了中共党员高级政治训练班,周恩来同志亲任班主任,陈延年、邓中夏、彭湃、恽代英等早期共产党代表人物,都曾到大佛寺为学员讲过课。就连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先生也亲自到大佛寺讲过话。这些学员毕业后成了共产党政治骨干,在北伐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同志
民国时期,国库空虚,当局为筹集军饷,将大佛寺部分庙产变卖充国库。虽然当时住持敬胜大和尚率四众请愿呼吁制止,但最终还是为了顺应当时国家需要,本着慈悲救国、慈善济世的精神,慷慨捐献,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特殊贡献。
民国时期大佛寺仅存大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