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节选
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
参考译文
至于说到《无量寿经》中,乃至至心十念,阿弥陀佛全都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人不摄受,这是约着这个人的平时来说,不是约着他临终来说。因为他既然犯有五逆的极大重罪,又加上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认为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及念佛往生的方法,都是说谎欺骗普通百姓信奉佛教的根据,实际上没有这回事。由于有这样的极大罪障,纵然他或许有一念十念的善根,由于没有极度惭愧,极度信仰的心,所以不能往生。而《观经》中的下下品往生,这是约着临终时,阿鼻地狱相现前的时候来说。虽然没有明说这个人诽谤正法,而他既然造作五逆十恶,具有诸多不善法,必定不能不谤正法。如果绝对没有谤法的事,为什么会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呢?常常有人当作《观经》中没有诽谤正法,《无量寿经》中有诽谤正法来解释,也很有道理。但是既然不谤法,为什么又做这三种的大逆罪呢?所以知道四十八愿,是约着平时来说。《观经》中下下品往生,是约着这个人已经见到地狱极为痛苦的相状来说。这个人的恐怖不可言说,一听到佛名,就哀求救护,没有一点其余的念头,只有求佛来救度的念头。虽然是刚刚听闻,刚刚念佛,然而已经是“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了。所以虽然是十念,或者只有一念,也得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啊!四十八愿,是约平时来说,《观经》下下品,是约临终来说。由于时间事情的不同,所以摄受不摄受,就有不同。如果认为经文互相有冲突,就成为钻牛角的人了。
(1)请从佛陀说法的“化仪”中,理解上文所述《无量寿经》和《观经》之不同及其原因,认识顺利往生西方的标准是什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