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_中国近代得道高僧(三)印光大师

中国近代得道高僧(三)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1861~1940
在民国众多高僧中有一位专弘净土;曾为老虎说皈依,赐法名;被诸多信众誉为大势至菩萨化身;更是在开示中一再说明念佛第一秘诀。他就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幼时聪慧,随兄熟读儒书,颇以孔孟之道为自任。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的影响而批判佛教。至十五岁后,数年之间因病所困,偶读佛经,始悟前非,乃洗心革面,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师二十一岁,往投终南山五台莲华铜寺,礼道纯和尚剃度出家。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印海律师座下。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印光大师生来便有眼疾,几近失明,后于湖北莲华寺帮忙晾宋体晒经书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即是当生成就、了脱生死之要道。因为眼疾,乃悟身为苦本。感悟到若要离苦得乐,势必专修念佛法门为是,即于闲时专念佛号,纵是忙于事务,也心不离佛,后眼疾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大师一生勤俭无私,信众之供养,悉皆代为广种福田,或用于流通经籍,或用以救济饥贫。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推却不过者,转手即送他人。大多数的普通物品,咸皆交至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
大师先后在上海、苏州创办弘化社。二十余年来;所印的佛书计有百十种之多,其数不下四、五百万册。佛像亦有百万余帧之多,教之内外,普受法益者甚众。


民国十九年二月师住苏州,于报国寺掩关,课余则修订四大名山山志。掩关期间,灵岩山妙真和尚叩关请示,将灵岩山寺立为十方专修净业道场。师即为之定下有关规约章程。前后三、四年来,大师倾心指导,以使灵岩净土道场成就模样。在大师之威德感召下,经以妙真和尚为首的灵岩诸师的努力结果,遂使灵岩道风日益振兴,而后更发展成为仅次于红螺山资福寺的净土宗著名专修道场。民国二十六年冬,师七十七岁,因时势所逼,顺应妙真和尚之请,移锡灵岩山寺安居。由于大师年事己高,上山方满三年,即民国二十九年(80岁)。农历十一月初四,大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安祥生西,僧腊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僧俗弟子建塔灵岩山巅,并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将师舍利奉安入塔。大师一生严持毗尼,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师于1933年正式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往生论》勘定为《净土五经一论》,作为后人持诵的范本,充分体现了祖师良苦和深远的用心。
大师一生,一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言传身教,为净业学者之榜样,弘传净土,作世间之慈航。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盛名永彪净土宗之史册。
【相关阅读推荐】
《印光大师讲演录:净心念佛》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

念佛之人,须注意教育其子女,使为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果能人人如是,则灾难自消,而国亦常蒙拥护矣。

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

——印光大师
《净心念佛》主要阐述了念佛的纲要与宗旨,如念佛须生真信,发切愿,专持佛号,勿生轻慢等。法师自儒入佛,博通三藏,终由博返约,而专弘净业,一以念佛为旨归,对近代净宗之中兴,厥功甚伟。
资料来自弘善佛教及微信公众号:山里人正慈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中国近代得道高僧(一) 弘一大师

中国近代得道高僧(二) 太虚大师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