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_《关于这颗心》 | 第一章 与法同住世间(二)

《关于这颗心》 | 第一章 与法同住世间(二)


了解如何修法,出家与否并不重要


若你了解法,就应照着修行,不一定要出家,虽然那是修行的理想形式。真的想修行就必须出离迷妄的世间,放弃家庭与财产,进入森林,这是理想的修行方式。但若还有家庭与责任,我们应如何修行?有人说在家人不可能修习佛法。但是请想想,出家人和在家人哪一个团体比较大?当然是在家人要大得多。现在,若只有出家人修行而在家人不修,那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迷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是否成为比丘或比丘尼并非重点!若不修行,成为比丘并无任何意义。若真了解如何修法,那么无论处于什么地位或从事何种行业,不论老师、医师、公务员或其他身份,都能善用每一分钟去修行。认为在家人无法修行,这是完全迷失正道的。为何人们能找到做其他事的动机?若觉得有所欠缺,他们就会努力去得到它。只要有充分的欲望,就可以做任何事。有人说:"我没有时间修行。"我说:"那你怎么有时间呼吸?"修行,不是你必须大费周章或疲于奔命的事,只要留意心中生起的感受。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时,它们都来到这同一个心--觉知者。现在,当心认知这些事物时,发生什么事?若我们喜欢就会愉悦,若不喜欢就会不悦,一切的反应就是如此。

因此在这世上,你应该向何处寻找快乐?你期望这辈子人人都只对你说愉悦的事吗?那可能吗?若不可能,你能到哪里去?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必须要能世间解--了知这世间的实相,我们应该清楚了解世间。佛陀生在这世上,经历过家庭生活,但因看见它的限制而从中出离。现在,身为在家人的你应该怎么做?若想要修行,就必须努力遵循解脱之道。若坚持修行,你就会了解这世间的限制而能放下。




不了解戒律,修行不会有结果


喝酒的人有时会说:"我就是戒不掉。"为何戒不掉呢?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喝酒的弊害。若你不了解其弊害,就意味也不知戒酒的利益,修行将毫无结果,只是以游戏的态度在修行。但若你清楚地看见它的利弊,就无须等待别人告诉你它的一切。

想想发现筌中有鱼的渔夫的故事,他晓得里面有东西,能听到它拍击的声音。他以为那是一尾鱼,便把手伸进筌里,却发现那是另一种动物。他看不到它,心中便揣测它可能是鳗鱼或蛇。若丢掉可能会后悔,因它可能是鳗鱼;若是蛇的话,去捉就可能被咬。他陷入疑惑中,但欲望如此强烈,因此便伸手去捉,期望它是鳗鱼。然而,当他取出的那一刻,看见皮上的花纹,立刻就抛开它。他不必等人呼叫"那是蛇,快放手",看见蛇的那一幕比别人的警告更加管用。为什么?因为他看见危险--蛇会咬人!还需要别人告诉他要放手吗?同样的,若能修行直到看清楚事物的实相,我们就不会再与有害的事物纠缠不清。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相关文章:

《关于这颗心》 | 第一章 与法同住世间(一)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