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无德,争合劳于人。
——百丈怀海禅师
佛法传至东土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八大宗派,分别为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弘法利生事业不断,祖师大德层出不穷。“八宗”之一的禅宗,于汉地,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惠能禅师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演变的五个流派: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这就是“一花开五叶”。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禅宗的一位非常出名的祖师——百丈怀海禅师的故事。
释怀海,闽人①也。少离朽宅,长游顿门,稟自天然,不由激劝。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虚往实归,果成宗匠。后檀信②请居新吴界,有山峻极,可千尺许,号百丈欤?海既居之,禅客无远不至,堂室隘矣。且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③教为随行邪?」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
初自达磨传法至六祖已来,得道眼者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中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谓之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朝参夕聚,饮食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
长老居方丈,同维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法超言象也。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岁正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长庆元年,勑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焉。
百丈怀海禅师(约公元720~814年),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长乐人。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其著名的得法弟子有黄檗希运禅师、沩山灵祐禅师等。百丈禅师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正月十七日入寂。据唐陈诩《塔铭》所记,怀海世寿六十六岁。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北宋徽宗追谥“觉照禅师”,元顺章加谥“弘宗妙行禅师”。禅师主要著作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说的是马祖道一禅师创设丛林,以安禅僧;百丈怀海禅师订立清规,巩固僧团,由是宗门益盛。在怀海禅师之前,禅院尚与律寺杂处,禅徒也没有自己的独立教规,怀海禅师创造了独立的禅寺,又制定了适应禅宗特点的丛林清规,从此禅林的宗教修持和日常生活便在《清规》的规范下生气蓬勃地进行,禅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佛教的主流。他每日除了领众僧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其设立的《百丈清规》,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百丈山怀海禅师悟道因缘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