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释性滢《譬喻》‖
在摩羯陀国的南边,有一座村庄名叫“一苇”,是由一位婆罗门所领导的。有一次佛陀到了那里,正值播种农作物的季节,婆罗门忙着叫村上的人耕田播种。一天早晨,佛陀出去托钵,来到婆罗门家的门口,那位婆罗门正在分发食物给耕种的农人,当他看见佛陀衣钵庄严的神态时,立刻很鲁莽地走上前去,说道:
“沙门!我是自己耕种来维持生活,而你既不耕田,也不播种,你从哪里去得到吃的东西呢?”
佛陀很慈祥地回答道:“婆罗门!我也是在耕田播种而得到饮食的。”
佛陀的回答令婆罗门惊讶万分,他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佛陀,并且反问道:“但是,我们之中谁也不曾看过你在种田,你的耕具在哪里?你的牛在哪里?你种些什么?”
佛陀依然平静安祥地说道:“信心是我所散播的种子;智慧是我的锄具;断尽身口意的恶业就仿佛是耕除田中的杂草;精进是我的犁牛。我这么做并不想自己得到什么,我只是以悲悯心,要把幸福布满人间,希望将人们带到寂静安乐的世界。”
开垦荒芜的土地,使它成为美田,而得到丰盈的收获,这是从事农业的人所期望的。现在,佛陀的教法,也好比人间的垦荒者,把信仰的种子散布十方,为人类开发了光明的前程,完成善美的人格,除去了人类的一切心病弊害,要把功德之芽,能够在心田中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