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_精雕细琢|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六讲《行愿无尽》(二)

精雕细琢|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六讲《行愿无尽》(二)

兰桡 广州市大佛寺 2019-02-23
行愿无尽 自在光明

--记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六讲--



《听闻集》有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为了使广大义工菩萨能够在学佛的道路上多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2019年2月15日,大佛寺普觉之舟义工部在普觉楼三楼举行《行愿无尽》讲座,讲座特邀有恩法师主讲,义工部如丛法师主持此次讲座,随喜护法听众约1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有恩法师首先讲到,佛法犹如明灯,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而善知识就是佛法慧灯的传递者,引领我们闻思修行,希望在座的义工菩萨都能够燃起心灯,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心田。稍后,法师主要从无愿难行和行愿大千这两方面展开具体的讲解。


一、无愿难行

众生来到这个世间都是有业因的,一种是业力牵引,另一种则是乘愿再来。佛经有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一切众生来到人世间都是有其原因的,一种是受业力牵引,另一种则是乘愿再来。紧接着,法师从业力的发动、业力的德性、业力的作用以及发愿和行愿这四方面入手,向现场听众进行细致地讲解。

1
业力的发动

从发动上说业力,可将业力分为身、口、意三业。具体而言,身业就是指我们一切的行为,如举手投足等;口业是我们一切言语,如爱语欺诳。意业是我们的一切思维,如审虑决定等。

2
业力的德性

从德性上谈业力,便有所谓的善业、恶业以及无记业。具体而言,善业包括身善业、语善业以及意善业,其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三种身善业;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是四种语善业;不贪、不嗔、不痴是三种意善业。恶业包括身恶业、语恶业以及意恶业。杀生、偷盗、邪淫是三种身恶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是四种语恶业;贪、嗔、痴是三种意恶业。无记业则是一种非善非恶的业,除前面两种业力之外的业力都属于无记业。

3
业力的作用

从作用上说业力,业力又分为引业和满业。根据业力招感的果报有总报和别报之分,而引业招感的是总报。在有情生命的延续过程中,生到天上、人间,或是下地狱,都是由引业所决定的,而满业则是决定其具体命运的差别。

4
发愿与行愿

当我们翻阅佛教经典,不难发现诸佛都是因愿力而成就。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佛道路上的第一步就是要发愿。正如智顗大师所说:有愿而无行,如欲度人彼岸,不肯备于船筏。当知常在此岸,终不得度。所以,我们在发愿之后,要尤其注重行愿,在具体的修行过程中要讲究信愿行三者的结合。



二、行愿大千

1
信解行证

《华严经》有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在人生的苦海之中,我们惟有依靠信仰的力量,才能安然地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

解就是由学习进一步了解佛法的教理,并从中得到智慧。古人云,无友不如己者。所以,我们在修行之路上,应当多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教。佛经中谈到,有智无信,增长邪见;有信无智,增长愚痴。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佛过程中要注意到信解这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行,就是修行。不同根器的修行之人所采用的修行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莲宗以念佛为要,禅宗以参禅为主,华严宗以经教为宗。值得一提的是,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修行,在修行中所秉持的精进的态度却是相同的。

证,便是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当我们面对苦恼之事能够淡然处之,面对成败之事能够随缘自在,面对生老病死能够勘破生死……这就达到所谓的证悟境界。

2
华严秘境

《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我国,还根据《华严经》立了一个宗派,叫华严宗。华严宗有五位祖师,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人、法、喻三者的经名。“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包含七种含义,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佛是果,华是因,严是总相,经是能诠。《华严经》中所讲的境界就是解脱境界,这也是佛菩萨的境界。这种佛菩萨的解脱境界并非我们凡夫所能想到和议论到的。根据经书所云,人一旦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便成佛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入”字有悟入与证入之分。先开悟,悟入到这种境界,再依照悟入的体验去修行,修行到深处便叫做证入。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有恩法师以平实风趣的语言风格,向大家深入浅出地阐释佛法知识,现场听众受益良多,法喜充满。

讲座后,如丛法师总结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希望诸位义工菩萨能够真正发起菩提心,践行菩提道,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圆满无量福德智慧因缘,成就美满人生。



更多精彩瞬间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一讲《你所未知的普觉之舟》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二讲《菩提心要》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三讲《大佛春秋》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四讲《佛门礼仪》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第五讲《行愿无尽》

普觉之舟义工成长计划之佛学问答交流会


文稿:兰

摄影:关天宋

编辑:施   思

审核:如丛法师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