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_康乐社丨菩提:坚定信念的抉择——大信法师

康乐社 | 菩提:坚定信念的抉择——大信法师

以下文章来源于禅修直指 ,作者猪宝猪

禅修直指 .

素问通古今,一眼定乾坤;这一眼,人生自此改变……

佛说:一个人的心,最不会说谎;生活中许多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生命中许多的疼,不是身疼,而是心疼。人的一生总是在无止境地忙碌,不断和时间赛跑。对种种外境的驰逐,追逐时间,追逐爱情,追逐金钱,追逐名利;贫穷追逐富有,富有追逐快乐,快乐追逐长寿;追求高效、速成、完美,没有停歇,无有尽头。伴随着这些步伐而来的浮躁、缺少包容和耐心,便是夜深人静处的心力衰竭之觉。



安心是哲学、人生、佛教亘古不变的核心,更是禅之践行宗旨。作为践行者,大信法师一再强调安的践行。法师的开示,亦早已蕴含在践行中:手一定要摆动,手自由摆动,胸就能宽松,心就能自在;眼珠不动,心就不会有妄想。看自己的步伐,走路要心神专一,眼睛关闭,耳朵关闭,紧紧跟着前面的人……



法师的启示,就在带领之中。人生最需要向导,路永远都会有,关键是选择。是否能够鼓起勇气,做人生最大的选择,选择当下;是否能够生起坚定的信心,走下去。此刻的路,是人生真真正正的路,过去诸佛已修,现在诸佛在修,未来诸佛必修,圆满具足。不要掉队,不要跑散,跟着。人生必须有方向,对自己有信心,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没立场没方向就会被人所左右;强有力的人,则会影响旁边的人;只有大的力量,才会产生大的改变。


外面的声音很吵,耳朵就不要听外面的声音;专一的心,就不会迷茫,心清净就不会陷入无明,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便是即心即佛。但有的时候,会把我们造作的这个心、想造作的这个心当成佛性。勿用妄心作为前进的动力,看似前进实是倒退退至崖边。妄心是“识”不是心,为“我”此时所想,譬如吃饭、睡觉,时时刻刻在变化。世人错认妄心为真心,所以执迷颠倒,不知道放下妄心,去寻觅真心。




妄心如刀割泥,亦是《大智度论》所述“众生心性犹如利刀,唯用割泥。泥无所成,刀日就损。”世间法以处理事务之机敏、条理为智慧,但其实质不过是“利刀割泥”。泥块毫无伤害,转眼间便可重新粘和在一起,刀的锋利则在这不停的切割、弥合、切割、弥合……之中,渐渐磨损锈钝了。向外用心、徒劳自疲,便是心太累之因由。


生命的本身并不艰苦,艰辛的感觉只来自你的对抗与不满;痛苦与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我们往往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忽略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外面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里面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心中有所求,有所执就会有烦恼;无所执就不会活在世人的眼光中。真正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表相的错觉,而是来自于心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这颗心是宁静、无欲,不是向外扩展的。觉知当下每件事,保持当下的状态,只管自己的当下。比如,吃饭就是吃饭,看别人碗里的东西就会产生分别烦恼


修行修心,便是息心、休心,即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回归自性真心。心休不下来,还是着在那个境上,有什么意义呢?禅的意义在于真实受用。心放下之后这种清净自在,就像手扛重物累得半死后的搁下,就是把人的这个造作心去掉,体会到放下的解脱自在。


事实上,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狂心歇处幻身融,

内外根尘色即空。

没澈灵明无挂碍,

千差万别一时通。




编辑:璎珞

摄影:李国坚、义工

审核:大信法师、明兰法师



欲了解最新一期禅修,可点击广州大佛寺冬季精进禅七共修报名通知


欲报名,可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最新一期禅修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