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_青年读书会丨何为真正的宴坐?——《维摩诘经弟子品》舍利弗的困惑

青年读书会 | 何为真正的宴坐? ——《维摩诘经•弟子品》舍利弗的困惑

20181110日下午三点,在大佛寺五楼多功能教室,读书会的学员们继续跟随冯教授学习《维摩诘所说经》第三品《弟子品》的内容。上节课讲到了维摩诘菩萨藉舍利弗破声闻偏执宴坐,就菩萨与声闻宴坐的不同对声闻的偏空宴坐进行呵斥。本节课继续从菩萨与声闻乘修行者宴坐的不同进行开示。

导语:声闻乘修行者的分别识没有断尽,才会在三界中现身意。只有分别识完全清净的菩萨才不会在三界中再现身意。这是从修行上来说,但是修行本于见地。声闻在三界中现身意本于他们认为有三界可依,有三界可出,有涅槃可入,有涅槃可得。由此陷入了一种偏空执著,从《维摩诘经》来讲,就是没有真正建立不二见地,因为不二的见地是中道见地,不是偏空见地。只有建立不二见地,才能够依此作指导,修六波罗蜜,成就菩萨道。

科判:动静双彰与或动或静

经文: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声闻入禅定就不能够现起种种威仪,现起种种威仪就不能够入禅定,这是所谓的禅定与威仪之二分。他不能够像维摩诘菩萨一样同时一身示现多身,也不能够同时一身示现多行,只能够在时间上先后次第示现多身多行。而菩萨可以动静双彰,定慧等持。如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所说:“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借用次第禅修中的灭尽定讲,一方面菩萨始终在灭除烦恼、所知二障的灭尽定之中,相对于声闻的灭尽定看,菩萨不仅灭了受、想,还灭了行和识。解脱旧的烦恼所知二障的根本是要清净识。声闻的灭尽定也在一定层面清净了识,但是不像菩萨灭尽定一样把识清净的那样彻底完整。菩萨的灭尽定是清净了阿赖耶识以后的灭尽定,由于完全没有了识的分别念,完全是无分别智慧的一种妙用,所以无论是在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之中,都不增不减。声闻还没有“看到”过阿赖耶识种子,但想蕴已经止息,所以不向外攀缘,佛为鼓励声闻乘的修行者也方便印可他们证入涅槃了,维摩诘是在不二法门的高度呵斥执着于声闻的灭尽定的状态。《维摩诘经》讲到任何一个法义的经文都是见地、果位、修行三位一体意义上的开示。通了其中每一句的完整的法义,都可以作为当下的修行法门。

科判:道俗同观与舍俗取道。

经文: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

这里的道是佛道,即真谛的意思,俗是俗谛。声闻的禅定不能够真俗同观,只能够舍俗取道。因为声闻根本的见地是偏空见,所以一定要舍掉他认为的俗谛的种种的事相才能够得到佛道。菩萨是真俗同观的,在不二法门里真即俗,俗即真。维摩诘是依菩萨的身口意三业应对万象纷呈的因缘,又能够随缘任运现起方便善巧智慧,圆满的处理所面对的一切因缘。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维摩诘菩萨无时不在定。

科判:内外俱冥与外冥内不冥。

经文: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

从身心来讲,声闻的禅定是冥身不冥心,菩萨的禅定是身心俱冥。冥,消亡,这里是不执著的意思。声闻把心不生一念的状态称之为涅槃。“若谓无心即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这对于禅宗的参禅者走入歧途也是一个很好的对治。六祖在《坛经》中也讲了无念,但是六祖讲的无念跟声闻所执着的无心意义上的无念不是一回事。六祖所讲的无念是无二相尘劳,没有二元对立的念头。把二相尘劳之念清净了,真如自会有清净的随缘妙用之念。在声闻这样的境界下一方面厌离自己的身体,一方面追逐无念之心,没有能够做到心不在内,亦不在外。菩萨观包括身体在外的万象皆空,住无可住。内观一心空不可得,所以内无所住。《起信论》中也提供了这样的修行法门: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

科判:迷悟平等与迷悟不等。

经文: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声闻的禅定中没有把迷悟等观,菩萨的禅定是等观迷悟。迷从根本上是迷了佛法的正见,执着于种种非佛法的见解。菩萨彻底等观迷悟叫不迷。声闻认为有佛法的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要执取。三十七道品包括了佛法的见地、行法、果位,是一个完整地佛法修行理论系统。大乘和小乘的教法系统都可以用三十七道品加以表达,不能从名相概念上判断是大乘教法还是小乘教法,而要去看教法本身如何去解释见地、修法和果德。如果在中道见和菩提心的基础上来开展佛法的见、修、行、果,就是大乘的三十七道品。如果在偏空见、出离心的基础上安立见、修、行、果,则是声闻教法的三十七道品。如果在声闻教法的基础上宴坐,就会执取三十七道品为正见,而以其他的种种见解为偏邪之间,陷入教法系统的二元对立之中。中道思想始终贯穿,才能较好的理解《维摩诘经》的经文。

科判:生死涅槃平等。

经文: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声闻把烦恼和涅槃对立起来了,舍烦恼求菩提,舍生死入涅槃。而菩萨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平等。此句经文是以菩萨宴坐的角度来讲的。断是不断之断,入是不入之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讲的非常的彻底:“世间与涅槃,无有少分别。涅槃与世间,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声闻观生死不空,观涅槃不空,所以舍生死而求涅槃,舍烦恼而求菩提。从见、行、果三个方面归纳,维摩诘菩萨从这三个方面把声闻的禅定呵斥了。如果舍利弗能够像这样禅修,是佛所印可的。

科判:总结不堪问疾

经文: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舍利弗听到维摩诘菩萨这样开示,不知道怎样回答,所以难以肩负要去问维摩诘疾病的使命了。

最后,课堂进入问答环节,老师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学员们都法喜充满。


供稿:青年读书会

编辑:璎珞

审核:大信法师、明兰法师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