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讲座介绍(一)
此为部分讲座介绍,
往后陆续会有更多的讲座专栏介绍,
敬请留意~
主题:佛教与人生安顿
时间: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9:30-11:45
地点:弘法大楼四楼茶室
主讲:耀智大和尚
耀智大和尚,1983-1987年考入上海佛学院学习,并受具足戒,1989-1992年考入中国佛学院学习。随后,耀智法师先后赴加拿大、美国、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等国传经参学。回广州后历任广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大常委,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汕尾市佛教协会会长,汕尾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大佛寺住持,广州市能仁寺住持,汕尾市觉源寺住持,普宁市梅林盘龙阁寺住持,普宁市龙华寺住持。
耀智大和尚于2000年创办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佛寺分馆”,成为全省首个宗教类图书馆,并对外开放。于2003年5月18日创办“海螺梵乐艺术团”,并长期赴邀至全国各地巡演。于2008年创办双月刊《如是雨林》,作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佛寺佛教分馆馆刊,已成为中国佛教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并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自2009年始,每年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和禅修活动并亲自指导,开设念佛团、老人共修班,成立“临终关怀助念团”等,都已发展成为大佛寺文化品牌。长期为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家信众宣讲“禅与幸福人生”系列专题讲座。
耀智大和尚2001年收回广州市白云山东麓祖师塔院历史用地,重建“大佛寺佛世山庄”,安置历代祖师灵骨。重新修订寺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大佛寺各项规章制度汇编》,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道场庄严、如法如律。于2010年启动大佛寺扩建工程,致力于打造“广州市佛教文化中心”。
耀智大和尚于2005年5月成立“大佛寺慈善功德会”,以关注教育医疗、扶贫、养老、恤孤、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慈善事业为宗旨,至今会员达数千人。2011年4月,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心灵与生活咨询中心”。多年来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尊老爱幼、恤孤助残、扶贫赈灾、捐米捐物、修桥铺路等方面进行援助。于2013年成立“广州佛教界垃圾分类义工队”,组织近一千人队员积极展开环保宣传服务。
2015年9月,耀智法师作为团长带领广州市佛教界依次巡礼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四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传统佛教兴盛地区,探访经典人文与佛教胜迹二十余处,顺利开展了朝圣、考察、交流、参访及法会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广泛学习东南亚佛教的道场建制和管理经验。2015年11月,参访团巡礼了尼泊尔和印度佛教胜迹,并开展考察、交流、参访及供千僧祈福大法会等活动,加深和巩固了中国佛教界与尼泊尔、印度佛教界的传统友谊。2015年12月,参访团专程参访斯里兰卡,与斯里兰卡佛教界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并联合科伦坡菩提寺在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举办供千僧祈福大法会。
2016年1月,广州市大佛寺举办了佛教文艺晚会、岭南佛教文化高峰论坛、佛教图片展和中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展、大佛寺弘法大楼落成典礼等活动,与海路沿线高僧大德及重要嘉宾在广州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随着大佛寺新弘法大楼落成启用,耀智大和尚带领四众弟子展开了一系列弘法利生、社会慈善等综合社会服务的工作。如周末弘法系列、大佛寺善友康乐社、茶道系列、青年读书会等内容丰富的讲座和活动。
主题:吃出健康的智慧
时间: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9:30-11:45&14:30-16:30
地点:弘法大楼五楼多功能厅
主讲:康景轩教授
康景轩博士,著名华裔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室(LLMT)主任。 国际omega-3研究学会主席,世界omega-3生物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营养遗传学和营养基因组学》杂志主编,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浙江大学),畅销书《吃出健康的智慧》作者。1984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
迄今已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及临床试验等领域从事了多年的研究,在脂类营养保健、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现为国际脂类研究学会,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等成员,多个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评审人。
主题:解读“疾病”的自然机制与奥秘
时间: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上午9:30-11:45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上午9:30-11:45
地点:弘法大楼三楼大讲堂(从大楼东侧般若门上)
主讲:慧开法师
美国天普大学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台湾南华大学前代理校长、副校长、台湾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副主任委員兼執行長。现任佛光山寺副主持、南华大学专任教授、佛光大学兼任教授、台湾嘉义市博爱社区大学校长、台湾台中市光大社区大学校长、《人间福报》“生死自在”专栏作家、台湾生死辅导学会理事长及其它多家学术协会常务理事等。
在台湾多所大学以中、英文授课。开创了台湾的現代生死学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与实务应用,在意义治疗学(Logotherapy)、东西方宗教传统与生死探索、死后生命探索等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创办《生死学研究》学术期刊。推动台湾临终关怀、病人自主权利之相关立法,受台湾行政院劳委会聘请,曾担任「丧礼服务乙、丙级技术士技能检定考试」命题委员,推动殡葬服务业的现代化、专业化、制度化与证照化,受台湾教育部聘请为推动生命教育委员,并担任「普通高级中学生命教育科课程纲要」撰写人之一,为此获得过社会教育有功个人奖和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贡献奖”。
对佛教哲学、宗教哲学、儒家哲学有深入研究。精通佛教天台宗教义、教相判释,曾担任过佛光山业林学院院长、南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务长、学务长、副校長、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美国西来大学兼任教授,并教授过多门相关课程。
二十余年来,在台湾应邀至各级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社团、基金会…等,演讲现代生死学、生命教育、自杀防治、临终关怀…等课题,累计超过1200场,并多次受邀在世界各地做过300多场生死学、哲学、宗教方面的中、英文演讲,曾受邀到过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比利时的鲁汶大学(KULeuven)、法国百年学府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欧盟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University)、菲律宾圣多玛斯大学(Pontifical and Royal University ofSanto Tomas)、美国关岛大学(University of Guam)、柯盖德大学(ColgateUniversity)、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Wisconsin-Madison)、穆伦堡学院(MuhlenbergCollege)、奥斯汀学院(Austin College)、巴西里約州立大學、阿根廷布宜諾斯立法院、韩国庆州东国大学、中央僧伽大学、东南亚及中国北京、人民、复旦、中山、厦门、武汉、南昌、郑州、山东、贵州师范、温州、香港中文大学、澳門大学等的百余所大学演讲,还曾两次受邀参加罗马梵蒂冈国际医疗牧灵会议。
主题:交流报告
时间: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14:30-16:30
地点:弘法大楼四楼茶室(从大楼东侧般若门上)
主讲:袁正平会长
袁正平,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党支部书记,第四期恶性淋巴瘤患者。
27年前他率一批志同道合的癌症患者从牛奶棚的陋屋走向社会大舞台以群体抗癌、超越生命为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有效的癌症康复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真情关爱病友,热情奉献社会,抒写了众多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篇篇主动融入社会、积极服务社会的动人乐章。率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第三人生”、“第四医学”等理念,首创群体抗癌模式,组织“癌症患者幸福指数调查”、“癌症患者体能锻炼调查”等课题研究进入癌症康复高端研究范畴。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的为癌症患者康复服务的模式,被媒体和大众称之为群体抗癌的“上海模式”。
袁正平曾荣获中华慈善奖、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市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者、十佳志愿者、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上海市走近他们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15年在全国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活动中,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未完待续)
编辑:璎珞
审核:大信法师、明兰法师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护生及慈善抗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