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_康乐社丨修得心清净 千里共婵娟

康乐社 | 修得心清净 千里共婵娟

导读


“放下不放弃,圆融不圆滑,随缘不随便,承担不负担”,这是佛教身心安顿之法,也是康乐社心法之宗旨。康乐社,也即是中国式控癌之践行。中国式控癌即蕴含中国文化之精要,佛法之精髓,也结合西方科学之成果,亦即对癌细胞既消灭又改造。秉承着这一宗旨,同时,贯彻耀智大和尚“愿众生得知生命的真相,安住当下,离苦得乐,提高生命的质量,安享每一天”之悲愿,康乐社迎来了第九期结营后的第一次月末共修。



2018922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十三日,在广州大佛寺举行了善友康乐社中秋共修活动。善友康乐社为广州市大佛寺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系列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了九期。而共修活动是康乐营一个延续和补充,此次共修活动更是空前踊跃,前来参加的往期营员超过100人。





这一次活动由广州大佛寺住持耀智大和尚、首座和尚大信法师以及特邀专家学者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主任康景轩教授、台湾南华大学生命学纪洁芳教授、禅学艺术家余秋呈老师亲临现场指导,由康乐社活动负责人之一明兰法师主持,带领学员共修。




上午930,耀智大和尚带领大佛寺的常住僧众,与本次共修的营员们一起诵经祈福,清净祥和的梵呗祈愿新学员们身心自在,安住当下。随着声声佛号的念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身心涤尘,场景庄严殊胜,沐浴在智慧与慈悲之中。


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耀智大和尚祝愿各位身体健康、身心自在、福寿绵长,同时赞叹在场的各位与癌症和平相处、没有互相伤害的坚持和信念。


大和尚的开示,便是从健康说起,人之所以生病,从佛法的角度讲,有三大来源,而目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则有两个来源,即是生活习惯不良与业力。对治的方法便是正念,如同佛所说的业从心起,心就是我们的妄念、邪念,通过正念消除业障。正念是能够把我们带回当下的那种力量,培养我们自己心中的正念,从生命的教育开始。生命教育最直接就是生死观,有正确的生死观就有正确的人生观,便是解决了烦恼问题,获得了心清净。


大和尚进一步阐释,康乐社的三大理念结合佛门的终极关怀是坚持的宗旨,亦即心法、身法、饮食之法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心法,包括生命教育,亦即生死学,如何在活着的时候研习生与死,进而超越生死,做到生死自在。


大和尚鼓励大家选择合适自己的安顿身心的法门,发长远心坚持,便产生正念,在愿力和助力的加持下,降伏烦恼习气。人生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只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寂静清凉、自在轻安、勇猛果敢,就都不足以轻易被外境所动摇、为困苦所逼迫、被磨难所击垮。




康景轩教授的致辞分享有关对癌症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更多地认识,这也是康乐营举办的初衷,同时康教授说通过他的研究,通过大佛寺的平台,为癌症病人提供另外一个选择,探讨抗癌的新方法、新手段,这是大佛寺举办康乐营的使命,也是康教授本人的心愿。康教授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营养干预方案,作为科学家,康教授不但致力于关乎人类福祉的研究,还把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于民众。



纪洁芳教授则从李白的《月下独酌》的分享开始,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中,分享人生起伏变化,不变的是真心修行;心里开阔不焦虑,就是最好的修行。最后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吟诵观想中结束。



余秋呈老师从学员的作品分享开始,指出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放松,在放松的契机下,就不会产生刻意。癌症病人本身就是太过于为他人而活以患病,在放松的状态下,笔触便是情绪的释放,尊重自然而然形成的缘起。只有自由,才能放松,进而修得圆融、获得心灵的安静与宁静。





一首诗代表了营员们的心声,大佛寺是大家的娘家,大和尚是大家的大家长,而还有一位大家长,便是康教授,一个拥抱康教授的感恩抱抱团,便将今日的共修活动推至高潮。至此,上午的活动及分享便告一段落。



而下午,是营员们的跃跃欲试,多才多艺已经不足以描述和形容,一颗对生命的热忱、对生活的热切的心,足以温暖全程。



善友康乐社中秋共修活动,便是在营员们的爱与生命力展示中落幕。月圆之夜,共婵娟的何止你我,如同大和尚所说,“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天生,非无因缘生,从因缘而生。愿众生得知生命的真相,安住当下,离苦得乐,提高生命的质量,安享每一天。”亦如同生命教育的宗旨:认识生命才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才能升华生命,了解生命就不会恐惧。人生最需要关怀的时刻,愿我们共同来为十方发心,战胜对生命的恐惧...在场各位各有收获,法喜充满,也祝愿所有人,身体健康、身心自在、福寿绵长!



撰稿:璎珞

摄影:李国坚

编辑:璎珞

审核:大信法师、明兰法师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善友康乐社功德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