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激活番禺记忆,解密千年古刹的兴衰历史,发掘“海云诗派”、“海云书派”的岭南文化历史底蕴,2018年3月26日,广州市番禺区广播电视台《番禺记忆——海云寺传奇》栏目摄制组采访了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市大佛寺住持、广州市海云寺住持耀智大和尚。
让我们听听大和尚是怎么说的。
记者:
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海云寺的历史好吗?
耀智大和尚:
公元1648年,天然和尚应邀到海云寺住锡闭关。从此以后,番禺海云寺渐渐成为一处著名的禅林,并发展成我们岭南佛教文化的重镇。
海云寺的前身叫隆兴寺,始建于南汉时代。
南汉是我们广州佛教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根据史书记载,南汉后主刘龑为酬谢神恩在广州的东西南北各建了七所寺院,所以在那个时代,佛教是非常兴盛的。
然而,隆兴寺并不在刘龑所建的寺院之列。
据记载,以前隆兴寺的面前是一条河道,经常有商船从这里经过。有一次狂风大作,潮汕的一个船主大声高呼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并且发愿:如果能够平安无事大风停止的话,他就到这里来建寺供佛。发了这个愿之后,狂风果然就止息了,未久这里果然建起了隆兴寺。不过,那个时候寺庙规模并不大。
海云寺的前身是“隆兴寺”,也曾经叫过“金瓯寺”。金瓯寺的得名有这么一个典故:宋朝的苏东坡被贬到南方来,经过此地,见有一条道路通向隆兴寺,就题名为“金瓯古道”,因此隆兴寺也被称为“金瓯寺”。也曾被称作“雷峰寺”,以临近雷峰山而得名。
1648年天然和尚来到这里的时候,寺庙管理人名叫宣安,他皈依了天然和尚,改法名为“今载”,并将这个寺院交给天然和尚。于是,天然和尚接管并重建了这个寺庙,改名“海云寺”。天然和尚于是成了海云寺实至名归的中兴祖师。
海云寺之所以成了当时岭南佛教重镇,其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
当时正处于明清交替之际,明朝的许多官员、文人及社会上的仁人志士,因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纷纷遁入空门并依止天然和尚剃度出家。由于这一批的前明官员、文人、仁人志士出家投靠,使得当时的海云寺僧团顿时就壮大了。
于是,这里很快就成了“海云书派”、“海云禅派”的发源地。
中国佛教禅门的五家七宗,其中的曹洞宗振衰起敝,天然和尚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按照历史的记载,天然和尚俗名曾起莘,六岁的时候就外出求学了,十七岁的时候中了秀才,二十六岁的时候考得举人,这在当时是很令人羡慕的。
与他同期中秀才的名人很多,比如当时的梁朝钟等,后来都曾身为明朝的官员和名士。也许是这些原因,成就了天然和尚这个历史名人。
天然和尚曾经三次赴京会考,也是这三次赴京会考成就了他学佛的因缘。
第一次赴京会考的时候,落第没有考上。后来在回乡的路上住在寺院生了一场大病,于是他就在佛前发愿,如果这个病不至于死的话,将来他就要好好修学佛法,要自利利他。果然,他就康复了。
之后,他就一直亲近在庐山的道独禅师求法参禅问道修行。
供稿:寺青年读书会及宣传组成员(耀涵、忘忧、邢艳菲、曾晓琴、林卫芬、陈泽娜、陈立明等)
摄影:李国坚 配图:晓见居士
编发:李国坚、晓见居士
审核:传寂法师、明兰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