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修行第一个是悟性,第二个是方法。
禅修需要有悟性,悟性能够使你开眼,也即有正的法眼。这能够使你的修行、人生的活动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和统一的思想,能够了知各宗祖师所讲的开示的真正的含意,能够知道什么地方是源头和修行的作用在哪里,怎么样才是真正的相应,怎么样是偏差和错误。悟性使你知道什么是妄和真,如何化妄归真,悟性能够使你体现出佛的知见、见地、佛的悲心和一切菩萨的功德作用。这些都需要靠悟性去深入体会。
如果没有悟性,只是理解道理,就会出现两边对立。一个人如果有了对立的出现,就修不好。譬如说你觉得有妄想,而你又想清静,这就叫对立。如果你觉得平时家里的生活、大人小孩的事情、社会的工作应酬等是世间法,然后以念经、念咒、拜佛等作为出世间法来修行,这就叫对立了。有了对立,心灵就会在这两者之间跳动,一旦形成对立的跳动,人就会觉得很不安、很复杂,总想得到一个安歇自己的地方,但是在这两者中你无法找到一个中道,这个中道就找不到。悟性要通过深入的思维、观察,要在静的思维当中,慢慢地在体会中领悟、契入。
一、领悟身心本空
首先要领悟到我们的身心世界从哪里来?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是本性显现的、自性显现的。这个自性它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显现了山河大地,显现了我们的世界,很多很多的烦恼,很多很多的变化,它是我们的自性、一切诸法的自性显现的。知道都是自性显现的,那么自性直接表现在哪里呢?有的人说是不是在虚空里,在山河大地里?如果这样往外推理、往外追求的话,就是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不是修行人的思维方法。修行人要明白,这个自性就在我们这个当下,就在我们能够思考的那个心,那个地方、那个源头出来的、那个感觉的地方出来的。这一点你知道了以后,一切万法、一切诸佛的菩提都是这里流露的。这是第一点要明白的。
二、参悟境界本空
知道了一切都是本性显现的,那我为什么不成佛,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修不成道呢?现在怎么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那么多妄想,是什么原因呢?这时候,第二个事情是你要去悟,去参。为什么我们不成佛?是因为有无明,把这些境界都当真了,把山河大地、人、事、感觉、妄念都当真了,然后起了分别心,产生了一个取舍、对比、能所,这些就叫无明。什么叫脱开?有的人说,噢,脱开见性。就是把这个脱开,把能所、主观客观、把对立面脱开。不建对立面就是脱开,没有另外一个脱开。另外一个脱开只是感觉。一个人突然失重一样、突然跌倒了,突然一惊,好像有个东西脱开了,这是感觉的脱开,不是智慧的脱开。智慧能够照破无明,这个所谓的智慧是什么?就是说,不把一切当作实有,不起心动念、不起分别、不对立、不取舍、不抉择,不要落在虚妄的感觉上,不要落在有相的世界的那种变化上。这一切一切都是空中的云、水中的月亮,它根本不真实。《金刚经》讲,一切都是虚妄的,甚至佛的形象、那些大师的形像、种种的语言、种种的修行方法、种种的境界,一概都是虚妄的,不可以在这里面建立、追求、等待、有所得。一旦有了这些思想存在,就是无明存在,就不会开悟见性,怎么修都不是,那怕你的法很殊胜、很特别,也不会开悟见性的。你会执著幻觉、执著那种神通、执著境界、执著自己的状态。热了会执着热,冷了会执着冷,打坐的时候不舒服执著难受,舒服了又执著舒服。在这里面会起种种的计较,种种的分别,种种的取舍,建立了所有的对立面。我们常说世界有善恶、男女、是非,高低、有父亲有儿子等等,这一切一切的对立面建立以后,人在这里面就无法真正的安心,不是落在这个上面,就是落在那个上面。这是第二个悟性。第二层悟性要悟到这里,悟到一切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就知道我们的生死根源在哪里了。
三、了悟无心是道
第三个悟性就是既然知道是虚妄的,那要怎么了,怎么化,怎么回到真实呢?这个悟不是修法修得越多就能到的。有的人越修执著越重,境界越多,他的能量、那种执著心一出来,比一般不修行的人还要利害。这时就要懂得怎么去了幻,了幻即真么。了幻即真不是说你听得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修了几十年的,还不如那些修了几天的。为什么?他在用功的过程当中都是拿别人的东西,他有所得,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他越修里面的东西越多。这不叫修行,这叫积累,积累知识,或者说积累功德、积累善,积累那些东西。没有知识的人,是智慧资粮不够,就要听一些经。但是这仅仅是基础、是资粮,而不是道、不是修行,还不算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用智慧观照的悟性去了,了什么?
1、第一要了外境、外缘,就是六尘境界。要悟到一切境界在我这里都是空的,不去攀缘它。这不是功夫的问题,这是悟性。如果这点悟不到,人就无法归入一念。心念不定,就会被境界所动。跟外界的接触越多,你的分别、取舍就越多。无论你怎么修,上座时可能比较好,一下座又全部乱了,又被境界影响了。
2、第二步要了身,只有了身修行才会成就。修行不是修身体。大圆满虽然也要修身,但它是为了方便引导气脉,是为了调身。调身能帮助入定,定了才能生慧起照,起照用。所以第二层要了身。要知道身体好像不是你的,你不是因为身体而修行。身体只是借用来修行的一个工具,但是你有一个灵知在用它,借用它来生活,来帮助大家。修行不在身体上修,身体上无论起怎么反应,都不要跟它跑,不要跟它走,不要执著它。要把四大完全观透、观破、放下。这是了的第二个层次。如果放不下,你修得再高,什么透明、发光、拙火定,甚至有个东西会出来进去等等。你还有这个在,外面的什么精、怪、魔等就会来控制你、干扰你;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业气等等也会困扰你、影响你。有的人为打坐的事困扰:腿痛不痛,坐得久不久,舒服不舒服,气一直在流动,身脉有光了阿;有的人被睡觉困扰:睡觉了要做梦,要昏沉,要怎么样,还要不要睡呢,要睡多久,怎么睡?有的人说,我事太多,外面的事情太忙,身体疲倦不好修;有的人说:坐得很舒服,身体上有种种快乐,这个快乐离不开,等等。这一切都是障碍,因为身体没有空掉。到了第二步,不了身的话,修得再好,你还会有一个落处,感觉就很难超越。修行到这里要超越、要观透,身体只是四大元素的和合,它没有一个主体,它是空的。
3、第三了心,要知道怎么了心。心中的记忆,心中的思想、理解、种种的妄念,心中对苦对乐的感受和认识,凡是心里面产生的这一切成分,无论你对真理理解得怎么透,凡是你用心去理解一个对象的东西,它们都是虚妄的。你在念咒、在拜佛的时候,你还有一个“我现在在念咒”的心在,这还是虚妄的。要了悟到这个问题,要悟彻它。心有虚妄的,都是分别,都是无明。既不记忆过去,又不比量现在,也不攀缘外在事物。对于自己的那个认识,认识就有概念了、有思维、有思想状态、有理念。也不以自己心的一种感觉去感觉事物,心的感觉有两方面:感情性的和理性的。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和合在一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动力来源。但是修行人他要超越理性和感性,修行两者都要超越的,这个也不是修行能修到的,这个也需要悟性。没悟性,如果你在心念上用功、很集中,能够放光,有神通,但是还是外道。外道的功夫是很不错的,有的一坐就是三个月,能放光,有神通,能够出神、飞遊都具备。尽管练到这样的功夫,还是外道。为什么?他没有悟到这个能用的这个心。能用的心,我们叫能,第八识含藏,第七识我执,第六意识的分别,都是这些成分存在。有了理性的思维,有了感性的情感,然后两者交融在一起,就会产生状态,有时状态很清爽,有时很烦、很浮燥,有时妄想很多,有时又觉得很清静等等,仍是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状态就有生死!无论你的状态怎么殊胜,怎么好,还有生死在,生死了不了!有的人说,我的状态很好啊、很空、很光明,这也是状态。你有这个状态在,还是在生死当中。有的人说,我的功夫比你高,一比就是状态,出来了,就是状态。那种状态一出,就会被魔和精怪找到你,你有状态那里,它就会看到你。如果你没有状态,他找不到你。这是第三个层次的悟,要悟到这些都是虚妄、不可得的,要体会到无心才是真的。当然有个无心在还不究竟的。无心是道,无心是超越一切的根本。那么什么叫无心呢?就是没有分别心!不是有念头,也不是没有念头;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不是好的,也不是不好的。在任何时候不要建立概念,不要去建立意义。这是茶杯,这是什么植物?这个菜烧得好不好?不要去见取,不要落概念,不要产生认识,不要去取舍,不要在大脑里面构成很多的思维的影子。你看了一部电视,里面就进来了,心里面有很多影子出来,这个就是你的影子。影子的世界就是虚妄的世界的种子,将来它会形成世界,你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由你的种子构建的,你自己造下来的,叫业种。在你的思想当中,心念当中不要构建这些业种,要无心。惠宗国师讲得很清楚,无心就是道。无心很妙,但是死在无心上不是道,这个无心是活泼泼的。首先要体会到这一层,然后在无心上进一步要第四层悟的。第三层悟需要悟到无心:无心可用,无心可修,无心可作,无心的讲话,无心的体现一切。无心,什么时候都是无心的。起来了不要作起来想,啊,我睡醒了,我要睡觉了,我要烧饭去了、我要去买菜了、我要看看价格合适不合适,处处都是有心。处处有心就是处处的业、处处的罪。所以地藏菩萨讲阎浮提众生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就是你有心在,你的一个心念起来了就是罪、就是业。尽管你修行在佛门里面,也一样是罪、一样是业。本来佛很清静、广大、空明,但是当你起了一个佛见,也是染污啊。噢,是佛,我要恭敬你呀,这也是染污,对佛的染污。你觉得,哎,我在拜佛,也是染污。反正你觉得怎么样的,在本性来讲都是一种染污,都是一个种子。有的种子是善的,有的种子是恶的,善的有善的报,恶的有恶的报,都是种子。所以说要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名佛教。”就是佛教化的道。就是要你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无心,就是空灵,就是无住。般若经讲的无住心,这个就叫了心境界,这是第三层。
四、明悟世间法即佛法
了心以后,要起大用。世间法就是佛法,一切地方都是道场,一切众生都是普贤王如来。吃饭穿衣就是我们无心的妙用、道的妙用,这是第四层悟。到了这一步,要知道外道也是佛法,魔和佛没有区别。那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道理,染污就是清静,下地狱和天堂没有两样,这是不可思议境界的悟。如果能够在理上悟透这些,那么你见到境界,见到各种的说法就不会怕,不会动。
像当时听到维摩诘居士讲六十二见就是正见,外道的师父就是你的师父,很多佛的弟子就怕了。而一个悟到这里的人,不论反面的话、正面的话、侧面的话,都动不了你的心!你都会知道,噢,这些都是法界的显现,都是法尔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善恶,都是我的作用,你们都是我的本体显现的作用而已。像电视里面放的各种人物、各种形象,这有什么可怕呢?都是影子显现,我也可以显现,做遊戏一样,显现万物。所以说显现的万物不要取舍,不要压制它,这个显现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佛,很多人不认识,为什么?他永远在显现当中,他是空的,他是虚空藏。佛在哪里?佛在录音机里、在杯子里、在经书里、在一切地方。佛的觉性的光明,他是一种灵明的光明,遍一切处,都在显现。我们现在就坐在佛光里,但是为什么不相应呢?就是有执著,有无明没了。悟到第四层了,你就知道,你一直在佛光里面,一直在显现当中,当下就是净土,你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不在远处,这才是第四层悟。为什么说净土这么高呢?就是因为在这里。当你悟到了以后,原来净土就是这样的。所以说西藏密宗里面讲你自己就是本尊,会讲很多的活佛是什么什么人,再来再现,就是这样的原因,都是自性的显现。当你悟到这里了,你可以就是观音菩萨,也可以就是阿弥陀佛,都可以这样显现。这是第四层的悟,就是大用无尽,尽未来际都在这个世界里,在无边的世界里,哪里有缘在哪里显现。悟到了,你就不需要再去听别人讲课,不需要听那么多磁带、看那么多书,也不需要去分别别人怎么这么讲。你都会明白他们是在哪个层次上讲话。你就脚跟着地,不需要依倚别人,你的师父就在心里面,这个悟性的智慧就是你引导修行的师父,在心里面显现,时时刻刻都是它在用。这是禅修第一层次的要了解的,就是悟的问题。
来源/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