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Mahāvīra Hall)
大雄宝殿(Mahavira Hall)

百花古寺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的核心建筑,又称为正殿或大殿。‌它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也是举行佛事、法会和祈福的重要场所。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主佛,皆以精铜所铸,佛首微俯,胸前饰“卍”。螺发大耳,面部丰满,宽额广颐间有白毫,修眉高鼻,双目下垂,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圆肩,身披袈裟,衣纹流畅,整体柔和简洁,体态优美,整体仪态慈祥。中央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乃娑婆世界教主。佛像高3米,背后有高大的工艺精湛的卷草莲花及祥云背光,整体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形制、风格大体相同。大殿两侧,供奉二十四诸天。三圣佛背后,供奉“灵山说法图”。

释迦牟尼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座上,嘴角微微上扬,耳垂厚大中空,下巴下部的一道肉褶更衬托出释迦牟尼佛的圆润感。脖颈较短,施三道弦纹。右手施无畏印,掌心有法轮图样,这是佛陀为了救济众生,使他们能够安心所施予的印相。左手平置腹前托钵。

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象征光明与幸福。药师佛在成佛前许下十二大愿,其中主要的是为众生消除一切疾病与灾难,让众生健康安乐,延年益寿。药师佛右手施无畏印,掌心有法轮图样,左手平置腹前托药钵,为众生因病与药。

阿弥陀佛为佛门中的大佛,是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其名号有13个,其中最有名的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在修菩萨道时,曾立下48大愿,誓愿要造就一个没有生死苦恼,只有幸福自在的清净世界,并接引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去西方净土居住。阿弥陀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手掌向上,平申微垂,施接引印,为誓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慈悲接引。

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又称为"横三世佛"。三佛并列,各显威灵,护佑众生。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墙前,供奉二十四诸天,均为精铜铸造彩绘,匠心独运的雕刻,造型奇特,形象栩栩如生。雕塑者以精湛的技艺,在塑造人体美的同时,突出力的内在神韵,细节处雕刻一丝不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雄宝殿“横三世佛”背后供奉一幅“灵山说法图”,佛陀游化印度各国中,常住在灵鹫山中。山中园林清净,福德聚集,是历来诸佛贤圣的住处。佛陀乐居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共住,宣说佛法妙义。众多大乘经典,都是在灵鹫山上宣说的,所以有“灵山会上佛菩萨”、“灵山胜会”等用词,就是赞扬诸佛菩萨法筵常在,福荫佛弟子,意味隽永。图中释迦牟尼居中,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手结说法印,头顶肉髻放出一道慧光蜿蜒而上,在上空化作千万道慧光照向四方。佛陀两侧聚集了众多菩萨、阿罗汉、天王、天女等,众菩萨乘云而来,或手持莲花、或手持如意,或合十行礼;众天女奏乐,或吹或弹或击鼓;四大天王守卫在两侧,神态威严。

大殿的总体布局严谨而对称,总面阔7间,其中抱厦面阔5间,平面呈“凸”字型,总进深5间,采用单檐四阿殿顶,大殿通面阔41米,通进深26.5米,建筑面积近1030平方米;用材规格高31.5厘米、宽21厘米、契高12.6厘米,材质均为一等材;柱头斗栱,采用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内转五铺作双杪托令栱承平棊枋,补间斗栱则采用人字栱上做五铺作的精巧设计,内槽柱头斗栱则采用七铺作四杪承明栿;大殿屋顶饰鸱吻图案和“鸱吻包金”的钫金具工艺,图案样式选自唐代长安遗址出土的鸱吻样式和唐代建筑彩绘工艺,屋顶四角及屋脊之上,安装着独具特色的“兽面瓦”,蕴含辟邪、免灾、祈福之寓意;大殿正面博风板上饰有铜片莲花图案,莲花的形态多样,扇面有16片花瓣,中央凸起部分有6粒莲子,蕴含“多子多福”、“生生不息”之美好寓意。建筑风格“安全适用、俭朴适度、绿色环保”且充分融会中华文化,体现中国风格。

大雄宝殿的门前,对联辉映,禅意盎然。前门中联“禅苑百花,欣放庄严境;香山古寺,重兴般若门”,道出了古寺的悠久历史与佛教的博大精深。前门侧联:“百花宝木出香山中长生智慧果,八德流泉向狮洋外能发海潮音。”则以自然之美喻佛法之妙。内柱中联:“百花开正果是果是因全凭自力归自性,六道悟圆心即心即佛参透灵山无上禅。”此联则强调修行须依自力,花开见佛,果成于因,唯有回归自性清净,方能悟透佛法真谛,实现心佛合一,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内柱侧联:“有情众生以卵化濕随其所应,无量诸法皆梦幻泡影作如是观。”此联揭示了众生因业力不同而各随其类,轮回不息,而世间万法皆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实。劝诫世人应看破放下,方能超脱苦海,得大自在。后门联“灵山一会三身齐观,圣地参禅五眼圆明”,则是对信徒修行境界的期许与指引。

大殿两边供奉的二十四诸天,以精铜铸造,加以贴金及彩绘,形态肃穆端庄,栩栩如生。二十四诸天及其功德分别为:

一、大功德天:能令众生福德成就,主财富。大功德天通常被视为一位能够带来福德、智慧和各种利益的女神。汉传佛教中,功德天是一位美丽的女神,手持宝物,赐予信众以智慧和财富。她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并为他们消除障碍,带来吉祥和幸福。

二、大辩才尊天:又名大辩才功德天、辩才天女、妙音天等。他具有法、词、义、乐四种无碍辩才,通晓世间语言及技艺,所以被称为辩才天或“大辩才天智慧主”。

三、大梵王天:主大千世界,统领梵众,被视为“横则统小千世界,竖则总上冠下”的“三界主”,作为护持佛法与镇国利民的重要天神之一,在造像中常与帝释天一起出现。

四、大帝释天:忉利天主,在佛教中也称为释提桓因或忉利天主,是佛教和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神祇。他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的主宰,代表着正义、力量和保护。他的坐骑不仅是力量的象征,也代表着吉祥、好运以及对世界的保护。

五、东方持国尊天:佛教中是四天王之一,,意为“保护国家者”,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他是音乐和娱乐之神,同时也象征着慈悲与和平。手持琵琶,象征着他掌管音乐和艺术的能力,还代表着和谐与秩序,暗示他能够通过音乐来调和世间万物。

六、南方增长尊天:佛教中的四天王之一,负责守护南瞻部洲。他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代表着增长善根和保护佛法的力量。手持宝剑,展现出他的力量和决心,宝剑象征着智慧之刃,能够斩断一切烦恼和邪恶,帮助众生增长善根。

七、西方广目尊天:佛教中的四天王之一,负责守护西牛货洲。他是观察和洞察一切的象征,代表着智慧与监视的力量。手持宝珠或蛇,展现出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宝珠象征着光明和智慧,能够满足众生的愿望,同时也代表着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洞察。龙蛇不仅象征着他与水生生物的关系,还代表了他对邪恶力量的掌控。

八、北方多闻尊天:在佛教中也称为毗沙门天王,是四天王之一,负责守护北俱卢洲。他是财富、正义和保护的象征。手持宝塔或吐宝鼠,展现出他的财富与保护能力。宝塔(如意宝珠塔)象征着无尽的宝藏和满足愿望的力量,代表着他对众生的慷慨赐予,吐宝鼠象征着财富源源不断地涌来。

九、大摩尼支神尊天:大摩尼支神尊天在佛教是一位重要的神祇。她通常被视为光明、胜利和保护的象征。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或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之一。她以慈悲心肠著称,致力于救度众生,能救护兵戈等灾难。

十、摩醯首罗尊天:是三界之主住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因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作为护法神,摩醯首罗尊天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法,确保其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并帮助佛教教义顺利传播。他被认为是能够清除修行者内外障碍的存在,使修行之路更加顺畅。

十一、金刚密迹尊天:不仅是夜叉神的总头目,还是一位具有无比威力的鬼神,后来转变成佛教中勇猛的护法神。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法,确保其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并帮助佛教教义顺利传播。

十二、散脂大将尊天:是北方毗沙门天王属下的药叉大将,在佛教传说中,散脂大将在四大天王统领的二十八部药叉大将中地位最高,为“二十八部众之司总”,“于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患厄之事”。他发誓要保护一切信仰佛法的人们,直到他们达到觉悟。

十三、大德韦驮尊天:降服诸魔护法安僧。原是南方增长天王部下的八大将军之一,后来成为佛陀的护法神。自唐代则开始成为寺院的主要守护神,后世逐渐将印度的韦驮天与道宣梦感的韦将军合为一体,形成汉地寺院常见的韦驮菩萨,被誉为“降魔韦驮”,并获得了极高的尊敬。

十四、菩提树神尊天: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她的主要职责是守护菩提树,确保其不受破坏,并保护前来参拜的信徒们。菩提树神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优雅的女性形象,身着轻盈的衣裳,面容温和慈悲。她常站在菩提树下或与树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气息。普提树神也是智慧的象征。

十五、坚牢地神尊天:在佛教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护法神,尤其与大地、农业和丰收有关。她不仅是大地的化身,象征着滋养万物的母亲形象,也是佛教徒心中的保护者和支持者。

十六、鬼子圣母尊天,又称为哈丽蒂、鬼子母、善母等。她原本是一位食子恶鬼的形象,但通过佛陀的教化转变成为一位慈悲的保护神,象征着儿童保护、家庭幸福以及疾病治愈。

十七、日宫太阳尊天:佛光的代表,观音菩萨化身。日宫太阳尊天,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日光菩萨或太阳神祇,是与光明、温暖和生命活力密切相关的护法神。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或菩萨,他的主要职责是散发光明,驱除黑暗,象征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一切无知和烦恼,同时也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支持万物生长的力量。

十八、月宫太阴尊天:清净的代表,大势至菩萨的化身。月光菩萨代表着清凉、柔和的光明,能够驱除众生心中的烦恼和痛苦,给予清凉和安宁。他的光芒不像太阳那般炽热强烈,而是如月光一般温柔宁静,象征着内在的智慧和平静。

十九、阎魔罗王尊天:掌管地府之主。在佛教故事中,阎魔罗王曾是转轮圣王的兄弟,后来成为冥界的主宰。他不仅是亡魂的裁决者,也是因果报应法则的执行者,确保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十、娑竭龙王尊天不仅是海洋的主宰,还象征着深邃智慧和无尽慈悲。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法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并守护海洋及其生物。

二十一、紧那罗王尊天意译为“香音神”,他们是半神半人的存在,以音乐和舞蹈闻名,居住在须弥山的南面,是忉利天的乐神。紧那罗王及其族类负责为诸佛和菩萨演奏美妙的音乐,以此表达对佛法的崇敬和赞美。这种形式的供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二十二、紫薇大帝天:执掌天经地纬众星之主。紫薇大帝被佛教视作“二十四诸天”之一,象征着最高的世间权威和尊贵的地位。

二十三、东岳大帝天:泰山府君神灵界之主。东岳大帝作为泰山之神,被认为是掌管人间生死轮回的重要神祇,尤其与阴间事务相关联。人们相信他能决定人的寿命长短及来世的命运。作为正义的化身,东岳大帝负责监督人们的善行恶行,并根据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

二十四、雷神大将天:主天之福祸,持物之权衡。在中国佛教中,雷神被视为帝释天(忉利天之主)麾下的神将之一,参与执行天界的命令。雷神不仅被视为自然现象的主宰,还被赋予了道德裁判的功能,能够根据人们的善恶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

在这里,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每一副联文,都是对佛法的诠释与传承,引领着信徒走向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愿诸善信,虔心向佛,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瞻仰佛法之光华、领悟修行之真谛,虔诚礼拜于斯,精进修行于斯,共赴灵山法会,同证菩提妙果。


大雄宝殿(Mahāvīra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