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始建於南漢時期(917-971年),初名新藏寺,元明時期多次更易寺名。清康熙二年(1663年),平南王尚可喜為「天子祈福」重建寺院,因規模恢宏被譽為「嶺南之冠」,遂定名大佛寺。鼎盛時期佔地逾三萬平方米,後歷經滄桑,僅存大雄寶殿。
1986年,廣州市政府批准開放大佛寺。1996年耀智法師晉任住持後,歷經二十餘載修復工程,至2023年完成寺院整體重建,恢復叢林格局。現建置毗盧殿、禪堂、圖書館、素食館等現代化設施,以及觀音殿、地藏殿、鐘鼓樓等傳統殿堂,總建築面積達三萬餘平方米,兼具禮佛、禪修、文化傳播等多元功能。
大佛寺歷史淵源深厚,見證諸多重史:清代五世班禪曾於此啟建法會;雍正帝頒旨整飭粵省佛教;林則徐設禁煙總局於斯地;孫中山題贈「闡揚三密」護持寺產;周恩來於此開辦革命培訓班。今之大佛寺不僅為佛教聖地,更成羊城重要歷史文化地標。